管理學大師*-*說過,跨國經營的企業是一種多文化的機構,其經營管理思想基本上是一個把政治、文化上的多樣性結合起來而進行統一管理的哲學思想體系。跨文化管理實質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實現公司的管理目標。跨國經營企業面臨的是一個在文化存在諸多差異之間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經營環境,企業經營環境的跨文化差異是企業跨文化管理的現實背景。一般的說,跨國經營企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等。
文化因素對企業運行來說,其影響力是全方位的和全過程的。在跨國經營企業內部,東道國文化和所在國文化相互交叉結合,東道國和所在國之間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職員之間的文化傳統差距越大,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多。在跨文化管理中,形成跨文化的經營哲學是至關重要的。成功的跨國經營企業在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中國惠普公司探索了一種建立在東西方文化結合基礎上的人本管理新模式,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在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背景的相互交融中,不斷提高外部適應性和內部和諧性。
跨文化管理首先要對跨國經營的文化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尤其是一個企業初次進入一個國家,首先要到博物館、歷史紀念館等地方看看,找到一些文化典籍仔細研讀,力爭在最短時間里對這個民族的文化能夠有深入的了解。
在國際交往場合應該注意到:在西班牙,最好穿黑色禮服出席晚宴。在法國,出席晚宴別忘了給主人送上一束鮮花,但是不要送菊花(菊花在法國是用于葬禮的),也不能送黃色的花(法國人認為黃色是不忠誠的表現);在美國,紅玫瑰是送給情人的;意大利忌諱句話,日本忌諱荷花。在印度尼西亞,見面時候要立即呈上名片,在新加坡不要向對方說“恭喜發財”,他們認為發財是不義之財……如果不了解這些,跨文化管理的道路上必然荊棘密布。
印度開始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改革以后,前去淘金的西方跨國公司絡繹不絕,但迄今為止大獲成功者并不多。據印度*的市場研究機構奧格-馬格公司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認為過去幾年在印度市場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的西方食品公司僅占27%,其他消費品公司僅占1/3。奧格-馬格公司總裁阿魯瓦利亞認為,西方跨國公司之所以沒能在印度大獲全勝,是因為沒有認識到印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國度。比如,阿魯瓦利亞有點開玩笑地說:“我敢打賭,印度內閣中沒有一個部長使用手紙。”而調查表明,迄今印度高收入者中也只有1/5的人在上廁所時使用手紙。美國強生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利利說,在印度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里,人們總以為可以從婦女衛生巾上大賺一把。但實際上,印度只有2%的婦女使用衛生巾,在城市成年婦女中這一比例也只有23%,大部分印度婦女使用的是舊紗麗和廢紙。強生公司在印度市場苦心經營了近40年,其年銷售額也沒有什么突破。
跨文化誤解的代價是高昂的。Inc.咨詢公司稱,一項失敗的外派任職的直接損失在25萬至50萬美元之間。而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估計的數字更高,一名失敗的中層職員每年造成的損失為7.5萬美元。而3年期任職的損失約為60萬至125萬美元。
在新形勢下,企業跨國經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這就要求我國的海外企業不但要通曉所在國或其他國家的國情、民情,而且還要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將跨國經營、跨文化經營的理念靈活的運用于企業運營、企業談判、企業涉外交往的各個領域之中。惠普公司曾這樣強調其競爭優勢:“……要成為創新、創造力、解決問題和組織靈活性方面的領袖,我們必須有多樣化的視角、才能和團隊,以更好地適應這個全球性挑戰。”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