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訓班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訓班
課程背景: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實力雄厚。創新要素集聚。國際化水平領先。合作基礎良好。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閑旅游、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課程大綱:
一、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
1、充滿活力的*城市群。
依托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城市群。
2、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扎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3、“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更好發揮港澳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對接,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交通物流樞紐和國際文化交往中心。
4、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
依托粵港澳良好合作基礎,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作用,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深化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范。
5、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群智能管理,優先發展民生工程,提高大灣區民眾生活便利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加強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
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關鍵是要通過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
1、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制度方面的差異是比較大的。
具體地說,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經濟自由度、市場開放度、營商便利度及社會福利水平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其他灣區所沒有的制度和體制機制難題。
2、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粵港澳深度合作,形成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力爭建成符合國際高標準的法制環境規范、投資貿易便利、輻射帶動功能突出、監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貿易園區。成為整合“一帶一路”及世界供應鏈上資源的全球運籌中心和經濟中心地區。
3、 “一國兩制”既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優勢也是重要挑戰,可以通過建立粵港澳合作示范區,逐步摸索出發揮這種應對這一挑戰和優勢的一體化運行有效方式。
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是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創新驅動、人才驅動、地方(生活)品質驅動形成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以支撐引領香港、澳門、粵9市之間的協同進化進步。
4、優化法治環境。
在擴大開放的制度建設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快形成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按照統一、公開、公平原則,試點開展對內對外開放的執法與司法建設,實現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強化自貿試驗區制度性和程序性法規規章建設,完善公眾參與法規規章起草機制,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規規章草案,建立專業化審理機制。完善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體制,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和維權援助機制,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發展國際仲裁、商事調解機制。
5、創新行政管理體制。
建立行政權責清單制度,明確政府職能邊界。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探索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管理,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審批的“一站式”高效服務模式,建設市場準入統一平臺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多部門信息共享和協同管理。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備案文件自動獲準制。建立集中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相對集中執法權,建設網上執法辦案系統,建設聯勤聯動指揮平臺。
6、*總書記去年11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強調,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做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這種“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在六大方面:
一是投資興業的龍頭作用,
二是市場經濟的示范作用,
三是體制改革的助推作用,
四是雙向開放的橋梁作用,
五是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
六是城市管理的借鑒作用。
三、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1、讓港澳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國家發展中,更好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揮作用,更有效解決港澳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確保港澳長期穩定和繁榮。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提出的一個重要初心。
2、有助于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和創新型國家。
因為粵港澳地區的科技資源豐富、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機制比較健全,因此,這個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可以對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和科技型國家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3、引領新一輪改革開放。
香港和澳門在全球來看是兩個具有較重要影響力的自由經濟體,而包括深圳在內的珠三角九市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引擎。因此,對這一地區進行整體的規劃、推進一體的發展,對新一輪改革開放、特別是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4、適應和駕馭我國經濟南向發展趨勢。
經濟南向發展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地理從單一的東向發展轉向多向發展的主要趨勢。制定實施《綱要》既是對這一客觀趨勢的戰略性適應,也是對這一趨勢的戰略性駕馭,對協調東中西、平衡南北方、統籌海內外、整合粵港澳優勢, 建設世界*灣區和*城市群,帶動粵北東西和湘贛桂、臺灣海峽沿岸地區和北部灣經濟圈發展,帶動泛珠三角區域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時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戰略組成。
5、粵港澳大灣區地處亞洲沿海人口和經濟地理重心,不僅是中國迄今最發達經濟核心區,而且腹地遼闊,是亞洲和全球潛在的發展中的最重要的經濟核心區。
制定實施《綱要》有利于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潛力和優勢,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的全球運籌中心,有利于因勢利導地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全球主要經濟中心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全球化,促進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6、關鍵在于區域一體化。也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結為一體、一起工作。
世界*灣區和*城市群關鍵在于能否獲取世界*區域競爭優勢。而要獲取這種競爭優勢,就要發揮粵港澳各自潛力和優勢,形成綜合集成的區域整體優勢。顯然,能否發揮粵港澳各自潛力和優勢、形成綜合集成整體優勢,關鍵在于能否深化區域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的邏輯,緊緊圍繞建設充分活力區域創新共同體、世界高端人才集聚區和國際*的優質生活圈,建立健全區域公共制度、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因此,《綱要》是以一體化為主導方向的。
7、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有活力、最市場化、最國際化的一個區域,理所當然地是未來中國走向國際舞臺的一個重要基地與支點。
通過這個支點,中國在過去 40 年實現了融入全球供應鏈(外貿、外商投資及制造業)、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紅籌股、H 股、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融入全球法治體系(仲裁、會計、審計、金融監管)。
在未來,中國還需要香港特區及大灣區發揮更重要的支點作用,在兩個重要的領域為全球經濟、“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出突出貢獻:一個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另一個是國際科技創新體系。
四、2019年經濟形勢
1、*當前經濟形勢判斷:
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所暴露。當前我國經濟形勢是長期和短期、內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部環境也發生深刻變化,一些政策效應有待進一步釋放。
2、部署下一步經濟政策重點:
a、繼續強調“六穩”: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b、新增對資本市場改革表述:圍繞資本市場改革,加強制度建設,激發市場活力,促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7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對資本市場的重點提及是新增內容;
c、近年來首次提及解決民企發展困難: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研究解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d、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維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
e、強調政策要狠抓落實,要求政府改進作風。
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培訓班
轉載://bamboo-vinegar.cn/gkk_detail/57976.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 梁宏
黨政培訓公開培訓班
- 新時代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 專家
- 《長征鏖戰》黨史主題沙盤模 王長震
- 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與黨建 專家講
- 國有企業專題宣傳活動策劃 高老師
- 關于舉辦黨員教育管理及黨務 講師團
- 貫徹二十大建功新時代”暨工 講師團
- 國資集中統一監管背景下加強 講師團
- 貫徹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黨 專家
- 特許權使用費與海關稽查應對 Mr.
- 黨員干部和優秀企業家*黨校 專家
-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三標管理體 講師團
- 國有企業紀檢監察業務實操課 專家
黨政培訓內訓
- AI DEEPSEEK在黨 曲濤
- 創新黨建黨務與落地 黨業融 曲濤
- 提升共青團組織“三力一度” 曲濤
- 黨性修養提升與實踐 曲濤
- 總體國家安全觀與黨業融合 曲濤
- 看影片 唱紅歌 畫紅圖 學 曲濤
- 學習踐行總書記七種思維 曲濤
- 《人民的名義》 黨紀 廉政 曲濤
- 黨建品牌創建建設與宣傳 曲濤
- 新時代工會工作開展的方法與 劉騰飛
- 金融強國與黨業融合 曲濤
- 學黨史智慧 悟管理真諦 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