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融資管理的現狀
(一)融資觀念滯后。許多企業在金融市場融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足,過度依賴的優惠政策,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融資管理方面,缺乏積極進取的態度,過于依賴銀行信貸和干預。企業融資過于依賴傳統的思維模式,缺乏創新意識。
(二)融資方式單一。由于長期以來的金融格局和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企業主要通過銀行信貸進行融資,對銀行的依賴性極大。融資渠道的狹窄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和財務風險。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如融資租賃、票據貼現與轉讓、應收賬款讓售等并未在企業融資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不足。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成本——收益原則的考量,忽視了現代財務成本原理。企業在盲目借入資金后,缺乏對資金的有效規劃和理財,導致資金的浪費和占用。企業融資管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由此產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風險管理,盲目舉債經營,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宏觀經濟環境適時調整融資策略。
(四)缺乏融資時機管理。許多企業在融資時只關注自身資金需要,忽視了資金市場的宏觀環境。當資金市場供不應求或調控周期與企業融資周期相背離時,企業將面臨不必要的融資成本。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缺乏成本管理,未能根據現代財務成本管理原理進行資本管理、資本控制和資本結構規劃。
(五)金融體系不健全和金融支持不足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原因。金融體系的缺陷導致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不足,商業銀行的轉型和風險防范導致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收縮。銀行信貸動力不足,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放貸經營成本高、風險大,制約了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金融機構內部競爭不足,貸方市場占主導地位,導致符合信貸條件的中小企業貸款受阻。
二、加強企業融資管理的方法
(一)開拓和利用多種融資方式。企業可以通過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兩種方式籌集資金。內源性融資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盈余積累,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加企業利潤和降低成本費用。外源性融資包括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如銀行貸款、企業債券、股票等。不同的融資方式適用于企業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成本*、風險最小的融資方式。
(二)強化資金成本觀念和風險意識。企業需要合理預測資金市場的供求情況,充分考慮資金市場的變化,從根本上降低籌資成本。企業應加強風險意識,合理選擇籌資方式,因為不同融資方式的風險各不相同。在籌資風險一定的情況下,應使籌資成本*;在籌資成本一定的情況下,應使籌資風險最小。
(四)為了提升整體融資管理水平,企業應根據內部組織結構實行不同的融資管理體制。為了更好地發揮企業整體融資優勢,實現集團內部資金的統一規劃、平衡與調度,企業內部的各分支機構的資金管理傾向于實行統一管理、分級領導的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企業總部統一掌管資金,并要求集團內各企業將利潤和折舊上繳總部。總部根據發展戰略的需要安排資金的使用,或在各分支機構逐級完成。企業內部存在分公司、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等多種形式,不同的組織形式下,股權控制程度和融資管理權限自然不同。分公司沒有獨立法人地位,更適合實行資金一級法人管理體制。從融資管理來看,總部掌握長期融資權,統一向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辦理借款業務。而控股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則擁有直接的短期借款融資權。盡管全資子公司是法人企業,但由于由企業總部全部控股,因此也具備與分公司進行統一管理的條件。在票據融資方面,由于票據業務的規定要求各企業在所在地銀行直接辦理,所以總部無法統一管理分公司和全資子公司的票據融資。但分公司和全資子公司進行票據融資時必須得到總部的授權。為了控制總體融資規模,總部必須對票據實行額度管理。
(五)企業應善于利用融資環境和時機,實現適時融資。制定科學的資金需求計劃和融資計劃是關鍵,同時在融通資金時,要結合融資環境和自身融資需求來考慮。企業在融資時不僅要注重時機的選擇,還要對資金市場、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宏觀調控政策有合理的預期。企業內部融資管理也很重要。合理的融資結構應由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共同構成,因為企業的發展既靠自身積累也靠外部投資者注資。內部融資管理首先要降低成本、減少費用,提高收益來源和金額,從而增加利潤留存收益;其次要減少資金的閑置和占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當前,隨著企業并購的普遍化,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日益增大。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優勢并發展自身,成為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小企業應對自身有客觀的認識,樹立信心尋找優勢。一句“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必然也會打開一扇窗”道出了中小企業應有的信念。只要充滿信心,不怕困難、敢于創新和發展,就能找到自身的優勢。例如阿明瓜子從炒鍋炒瓜子起家成為休閑食品的領軍品牌之一;精武路的鴨脖子從一個排擋發展成為鴨類肉食品加工行業的領軍企業。這些都是信心的見證。
中小企業要通過策略制造優勢。運用策略產生的優勢其實就是“田忌賽馬”,以己之長攻彼之短,集中攻零散,錯位攻對方薄弱環節。雖然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但可以通過集中資源取得局部優勢。例如浙江桐鄉一賣場通過競標方式獲得日化區的陳列、宣傳權,一地方品牌因此成為標王,銷售猛增。
中小企業還可以依靠地利優勢、找到對手的空白或薄弱市場、轉變劣勢成為優勢等策略來謀求發展。例如依托生產、運輸等成本優勢取得優勢;關注大品牌忽視的市場或空白市場;產品單一變專業、根基不穩化時尚、規模太小利定制、資歷太少服務好、價值不明利潤高等策略來找到自己的優勢并發展自身。通過這些策略的運用,中小企業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中小企業面對市場挑戰的策略性優勢與創新路徑
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由于品牌認知度不高,往往難以被經銷商接受。但實際上,這種未被認可的價值也蘊含著潛在的優勢。正如某些超市老板對寶潔產品的態度所示,大品牌雖然知名度高,但給予經銷商的利潤較低,相關政策和結算條件也較為苛刻。這種現象在市場中普遍存在,因為大品牌往往能引發消費者的關注,使得超市在沒有貨的情況下可能損失客流。但這也意味著,中小品牌實際上是超市真正的利潤來源。大品牌更像是門面擔當,價格透明,成為消費者對比其他超市價格的參照物。有些超市會在日常大品牌商品上不賺取利潤甚至倒貼,以塑造出“質優價廉”的形象,轉而通過銷售知名度較低的產品來賺取利潤。這就突顯了中小企業在價值認知上的策略性優勢。
中小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立足并發展,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巧妙經營獲得優勢
中小企業要發揮獨特個性優勢。例如食草堂這個小作坊,通過手工制作牛皮制品,以其獨特的個性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店鋪的裝飾和產品的獨特性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專賣木梳的“譚木匠”也是通過展現獨特的個性來獲得競爭優勢。中小企業需要打造自己的獨特個性來在市場中立足。
二、限制規模的優勢策略
與大型企業不同,中小企業的規模擴張并不一定帶來好處。有些小餐館和小店在規模擴大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優勢。這是因為小規模經營可以保持獨特的環境和人氣,人們會因為好奇而前來光顧。中小企業可以通過限制規模和產品的供應量來獲得稀缺的優勢。如果要擴展業務,開設幾家小店可能比自己開一家大店更能保持自身優勢。
三、利用好奇心理吸引顧客
利用人們的好奇心理來吸引注意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必勝客和新加坡面包新語等成功企業都在運用這一策略。通過創造排隊等候的現象來吸引顧客的好奇心,進而吸引他們嘗試產品。面包新語通過獨特的店鋪設計、開放式廚房和獨特的名字等手段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好奇心理來吸引顧客并創造市場優勢。
關于浙江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
浙江地區的經濟發展得益于的開放性和政策的前瞻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和鼓勵是浙江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浙江在政策實施和改革方面展現出了魄力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例如,“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舉措在浙江得到了有效實施。一個有魄力、敢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事的管理的省份,經濟發展自然能夠取得良好成績。浙江是一個藏富于民的省份,消費活躍的經濟環境促進了社會的正能量發展。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7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