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量法則。在流量紅利不在的前提下,必須思考存量,現在市場中有海量落后產能、淘汰、便宜的碎片化的閑置存量。比如通信零售門店各自的客戶資源能通過平臺的方式聚合起來,“凡有閑余皆可共享”。對于門店來說,客流、商品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都可共享,通過建立分布式商業模式,將大量碎片流量聚攏起來進行共享。形成本地零售生態的 “互域”模式,這將是未來電商發展的趨勢。
二、頭牌法則。像 Costco 這樣的傳統零售商,市值達到了 2200 億人民幣,其運營核心就是頭牌商品、品類*商品,每個品類精選 1 - 3 個 SKU,只銷售最頭牌的 3700 個 SKU。在供需項目中,要找出每一個地區的頭牌商品、頭牌供應,并給予頭牌的位置,從長尾商品走向頭牌商品、*商品。
三、大壩效應。“利他”是一種新商業模式,就像大壩在生態體系中能實現共贏一樣。有了價值洼地后才能形成產業的 “大壩”效應,當蓄水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倒灌普惠到上下游。任何生態型經濟如果想要成為指數型增長組織。就必須擁有利他的精神,才能獲得各方匯聚起來的力量,最后形成高價值的變現。
四、愛因斯坦法則。互聯網時代一個新經濟公司的經濟價值取決于公式:經濟價值 = 商品 × 顧客 ²(此處借用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 E = MC²)。零售業有兩個原點,一個是顧客,一個是商品。對零售商來說,如果能一方面抓好供應鏈,另一方面抓好顧客關系,那么一個好的產品就可以讓顧客自發地進行宣傳,把每一個人變成一個流量入口,通過三度社交顧客可以帶來更多顧客,實現顧客創造新顧客。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3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