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描述INTRODUCTION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大綱Syllabus
產品培訓的創新思路
【課程背景】
產品團隊作為公司業務創新的“交通樞紐”,必須具備優秀的創新能力,對外可以與市場銷售團隊密切配合,對市場潛在機會保持高度敏感、通過縝密的邏輯推演和敏銳的觀察視角以及強有力的分析工具,充分挖掘市場潛在需求,找到細分領域新的突破口、找到或創造新的需求、孵化出新的市場、挖掘出新的客戶、實現增量收益;對內需要與研發團隊密切配合,敏捷迭代,以新的 “三工”(工藝、工法、工具)*限度避免研發浪費,控制住成本,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和現金流,但是在現實的商業世界中,產品團隊的創新能力往往面臨著巨大挑戰,存在諸多問題,包括但不限于
1、憋大招、忽視微創新:追求“顛覆式創新”、對身邊隨處可見的產品優化點、產品持續改善點視而不見;
2、腳下無根、盲目跟風:GPT來了追求GPT,查看GPT能否幫產品解決優化問題,deepseek來了追求deepseek,查看deepseek能否帶來新的增量,而對自身產品的“錨點”缺乏把握,盲目追逐新的能力反而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資源,沒有帶來收益,也很難積累出優質資產;
3、為了創新而創新:將創新當成目的而非手段,言必稱創新、但又不知道為何創新,如何創新;
4、知行不一:找到了新的市場縫隙、挖掘出了有效需求,在“知”的層面實現了突破,但是在“行”的層面沒有能夠將“好事做好”,好的想法和創意無法落地、沒有能夠形成優質的產品功能;
5、成本高昂:的確實現了新的功能,也形成了良好的市場反饋,但成本非常高昂,甚至擊穿自身的成本基線,導致“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無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回報,導致創新功敗垂成、不可持續;
以上是一些現象,現象之下的本質在于團隊缺乏體系化的創新能力整體框架與實踐、只能憑借優秀個體的零散單兵動作,以“撞運氣”的方式推動業務創新,成功概率大打折扣,很難形成規模化、體系化、持續不斷地優質創新機制。
本課程即針對上述癥狀、痛點與問題,專注聚焦于TO G和TO B市場,以產品團隊為抓手和責任主體,嘗試為解決上述問題找到破題的方法。
【課程收益】
1、通過真實案例,刷新學員對“產品創新”概念的理解;
2、理解與掌握、運用“產品結構分析法”,從全局、整體的角度審視自身產品與競品的結構與價值點;
3、理解與掌握、運用“客戶價值矩陣分析法”,對客戶價值場景進行梳理,挖掘潛在創新機會點;
4、理解與掌握、運用“產品結構與交易結構分析框架”,分析我方產品與客戶價值場景之間的交易結構映射關系,挖掘創新線索;
5、理解與掌握、運用“路標”法,快速建立產品團隊與研發團隊之間的協作機制,達成共識;
6、理解與掌握“8環節需求評審會”開好需求評審會,殺死研發浪費;
7、將1-6形成組合拳,形成以產品團隊為責任主體、驅動內部團隊持續創新的業務流程;;
【課程對象】
1、正在進行智慧化、信息化建設的傳統企業、互聯網企業的初級、中級產品經理、產品管理團隊成員;
2、傳統軟件企業的產品經理與產品管理團隊成員;
【課程大綱】
第一個模塊:產品結構分析法
1-1、案例分析:拆解我方一個實際產品與服務、拆出我方具體的產品結構;(學員-講師共創)
1-2、從實踐到理論:運用產品結構分析法拆解我方的優勢與劣勢;(講師宣講)
1-3、策略升級討論:我方優勢分析、挖掘我方產品三性(權威性、*性、排他性)
1-4、策略升級討論:我方劣勢分析、找到導致我方劣勢的制約條件;
1-5、策略升級討論:我方產品結構與競品產品結構的分析方法;
1-6、動作工具提煉:重要概念:優勢比量;
1-7、動作工具提煉:“優勢比量”的由來——優勢比量究竟“因何而優”?; (學員演練)
1-8、策略升級討論:能否圍繞“優勢比量”實現橫向、縱向創新?
1-9、策略升級討論:能否對“優勢比量”實現遷移式創新?
1-10、模塊總結與強固;
第二個模塊:客戶價值矩陣分析法:挖掘與尋找新的機會點
2-1、案例:甲方既往交付案例討論;
2-2、方法討論:甲方的核心需求究竟是什么?甲方的需求因何而來?
2-3、方法討論:快速捕捉甲方需求的四清法;
2-4、方法討論:快速捕捉甲方需求的愛恨交織對比法;
2-5、方法討論:快速捕捉甲方需求的從頂到底交集法;
2-6、方法討論:快速捕捉甲方需求的擊鼓傳花尋花法;
2-7、方法討論:快速捕捉甲方稀奇的三條戰線坐標法;
2-8、方法和策略升級:從上述方法中推導出甲方利益矩陣與貨架;
2-9、方法討論:圍繞甲方利益矩陣和貨架尋找新的潛在創新機會點;
2-10、模塊總結與強固;
第三個模塊:產品結構與交易結構分析框架:進一步挖掘創新線索
3-1、案例:甲方產品既往交付案例 ;
3-2、方法討論:甲方究竟為TA自己的客戶創造了什么價值?(學員-講師共創)
3-3、動作工具提煉:甲方自身的產品結構分解;(學員-講師共創)
3-4、動作工具實操:從甲方的產品結構升級到甲方產品與甲方客戶之間的交易結構(A)、哪些環節是高價值環節?
3-5、動作工具實操:我方產品結構與甲方之間交易結構(B),哪些環節是高價值環節?
3-6、動作工具實操:A與B兩個交易結構之間的三種狀態;(皆大歡喜、略有錯位、艱難防守),為什么?
3-7、對甲方、我方產品三性的挖掘:優勢在何處、如何實現對劣勢的轉化、為什么;
3-8、方法升級:A與B兩個交易結構的成本結構如何?是否存在破解的機會(即創新線索)?
3-9、模塊總結與強固
第四個模塊:產品預研PMF:需求設計、辯真的利器是路標法
4-1、討論:需求是寫給誰看的?需求除了研發還有什么用?(學員-講師共創)
4-2、案例討論:研發人員愛看的需求/研發人員痛恨的需求;(學員-講師共創)
4-3、案例討論:當出現需求變更、前后方意見不一致時怎么辦?(學員-講師共創)
4-4、案例討論:如何快速達成共識、甄別出危害巨大的"偽需求"?(學員-講師共創)
4-5、案例討論:如何將客戶的個性化高定需求轉化為叫好叫座的通用爆款需求?(學員-講師共創)
4-6、重要概念:產品路標——降低內部溝通協作成本、提前攔截各類風險的重要工具!;
4-7、案例討論:路標不暢通/路標暢通案例;
4-8、動作與工具提煉:設置產品路標的一組動作工具;(學員演練)
4-9、動作工具實操:拆解甲方的一個需求并設計路標,判斷需求質量和對后續研發迭代的影響;
第五個模塊:需求評審與生產過程管理:8環節需求評審會的重要作用
5-1、案例拆解:一次失敗的需求評審會——1小時的會為何開10分鐘就結束?;(學員-講師共創)
5-2、案例拆解:又一次失敗的需求評審會——1小時的會為何開3個小時還沒結束?;(學員-講師共創)
5-3、案例拆解:一次成功的需求評審會——1小時的會為何開10分鐘就結束,大家還皆大歡喜;(學員-講師共創)
5-4、案例討論:需求評審快速達成共識必做的6大動作;
5-5、案例討論:需求評審導致意見分歧常見的5大負面行為;
5-6、實戰討論:需求評審會的8大環節;(學員-講師共創)
5-7、實現討論:為甲方的一個需求做變更;
5-8、模塊總結與強固
第六個模塊:創新全流程貫通——產品經理的四面八方模型
6-1、全場總結:產品經理個體與產品團隊、溝通協作、互相成就的"三性四面八方"模型
產品培訓的創新思路
轉載://bamboo-vinegar.cn/gkk_detail/322180.html
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
- 盧海波
創新思維公開培訓班
-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達和解 汪洱
- TRIZ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 冀老師
- 向IBM學創意:創造性解決 李宣漫
- 創新思維與問題分析解決 張鐵軍
- 經理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能力 林老師
- 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轉型 周傅峰
- 創新思維訓練 李宣漫
- 金字塔原理 林若藍
- TRIZ與創新思維 倪老師
- 開放式創新與互聯網思維 楊飛
- 優勢思維-問題分析與解決 莫老師
- 創造性解決問題
創新思維內訓
- 高管必備的系統思維與流程思 王翔(
- 《基于IDEO模型的創新設 聶明
- 3.0-第一性原理:思維方 劉成熙
- 3.0-第一性原理創新與問 劉成熙
- 《DeepSeek賦能管理 董洪斌
- 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 張瑞陽
- 善思、能說、會寫——結構思 陳德生
- ITR-問題根因分析與系統 鄒亮
- AI+結構化復盤與決策分析 劉睿
- 《結構思考力?問題解決》 隋海濤
- 思維導圖職場高效應用 張曉如
- 《邏輯思維與表達課程》 董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