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需要解決的5大難題(雙創升級)
2019-09-03 15:40:29
講師:吳啟(qi)波 瀏覽次數(shu):3006
課(ke)程描述INTRODUCTION
大中小企業(ye)融通發展培訓



日程安排SCHEDULE
課程(cheng)大綱Syllabus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訓
課(ke)程背(bei)景
國(guo)家(jia)4部委(工信部、發(fa)(fa)改(gai)委、財(cai)政部、國(guo)資委)聯合印(yin)發(fa)(fa)的《促(cu)進(jin)大中小企(qi)(qi)業融通發(fa)(fa)展三(san)年(nian)行動計劃》是作為“雙(shuang)創(chuang)”升級版在實施。在這個紅頭文件里,無(wu)論是對大企(qi)(qi)業還(huan)是中小企(qi)(qi)業都(dou)有(you)(you)錢(qian),且有(you)(you)大錢(qian)。從政府采購(gou)、到專項資金、引導資金,再(zai)到融資支持,都(dou)有(you)(you)明(ming)確扶植行動。
課程大綱
1、要改變短期利益博弈關系,主動構建長期共建共享機制。追求公司利益的*化,是公司的生存法則。在短期交易關系、短期雇傭關系、短期KPI大棒的指揮下,犧牲大中小企業之間的長期更大的利益,來滿足短期利益的*化就成了必然選擇,這在原生商業行為里隨處可見。就像很多中國的產業轉移到了更低成本的東南亞,帶來了很多經濟和就業上的難題。對各級政府和從業者來說,無疑是難題;對大中企業而言,看似“有的選”的正常商業形為,實則也是在焦慮中追逐微薄的利潤。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困境,就需要發揮政策和資金優勢,重構合作機制,以市場化手段進行調控,構建大中小企業的長期共建共享、互利共贏關系。
2、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據統計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大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就7-9年,遠遠低于美國和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大部分企業的死亡,不是死于資不抵債,而是死于現金流斷裂。給大企業做配套存在較長的賬期或打白條的現象非常普遍。以商票為例,這已成為大企業盈利的一種手段,但這會大幅增加中小企業的財務成本和風險。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到了,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泰開集團的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學敏提案“建議全面取消承兌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和商業承兌匯票”。融資有多難?山東辱母殺人案歷歷在目,起因就是融資難、融資貴。對中小企業而言,很多金融手段無法使用,但通過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很多金融工具就可以使用 了,并且還會衍生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對大企業同樣有利。別指望躺著掙錢的金融機構,幾年內會有多大改變,*可依靠的就是你自己,通過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主動創新重構,主動符合放款機構的要求。
3、大中小企業協同語言難題。在上市與非上市公司之間、國企與民企之間、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各專業模塊之間,總是存在著溝通不暢,協同不利的情況。一方面有屁股決定腦袋、各自都追求短期利益*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各自固守原有專業和經驗,缺少一種通用的溝通協作語言。以并購為例,盡管去年A股的并購已達2萬億,非常火爆。但不幸的是,以往的并購案例顯示:至少50%的并購不能達到最初目標,超過80%的并購在并購后的一年里宣告失敗,以致2月份A股千億商譽爆雷,天雷滾滾,還有萬億商譽陰影未完待續。所以,并購后整合就需要比較超脫且專業的第三方,以增量價值做牽引,推動各方以通用的協同語言,達成協同效果。
4、產業集群效應難題。一方面大企業是資源的全球配置成了家常便飯,另一方面,互聯網高度發達之后碎片化協同成為了可能。但對各級政府、產業園區來說,沒有產業集群效應,就不會有人才集聚效應,在稅收和就業領域就很難做出成績,當地的房價也很難獲得支撐。過往很多稅收洼地,業績就像一陣風,在稅收優惠停止后,并沒有落下多少有用的產業。由此誕生的JQK式招商引資潛規則,導致營商環境惡性循環。
5、資產吞吐和財富變現難題。只有打通資產的吞吐,財富變現的通道,才會有更多的企業和人才愿意加入到創新創業的大潮中去,激發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動力。但據16年的統計顯示TMT領域投資僅有3%的企業實現了上市退出。 沒有哪個真正優秀的中小企業的老板甘心一輩給別人做配套,而且絕大部分的產業巨子都是從給別人做配套起家的。按傳統的發展模式,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之間必然面臨劇烈沖突。且不說企業之間,即使企業內部有時也會面臨生死之爭 。比如,柯達破產:數碼相機誕生于柯達,也毀了柯達 。
以上5大難(nan)題看似很難(nan)解(jie)決(jue),但(dan)是站在更高(gao)維(wei)度,通過(guo)長期共(gong)建共(gong)享(xiang)體制(zhi)機(ji)制(zhi)的(de)設計,多方協同做大蛋(dan)糕其實是有解(jie)的(de)。并且在中國原生商業里,已(yi)經有一些成功試驗的(de)雛形,我們相信通過(guo)打磨,假以時日是可(ke)以走出一批大中小企(qi)業融通發(fa)展(zhan)的(de)標桿(gan)。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培訓
轉載://bamboo-vinegar.cn/gkk_detail/65640.html
已開課時(shi)間Have start time
- 吳啟波
[僅限會員]
商業模式公開培訓班
- 向萬科學習-商業模式轉型與 謝志華
- 新形勢下企業商業模式的成功 楊云
- 商業模式創新與品牌商戰 柳(liu)松
- 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設計與 金超
- 企業轉型升級與新形勢下面臨 李樹青
- 涉外企業自貿區與國際離岸業 陳(chen)碩
- 企業戰略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 李波
- 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數據分析管 鄒紅偉
- 基于戰略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 楊老師
- Z管理模式-快速提升中國民 林向東
- 大數據時代企業公司化運營 楊云(yun)
- 商戰模擬——經營決策 趙毅(yi)
商業模式內訓
- 商業模式重構: 新趨勢下商 金超
- 人工智能+:DeepSee 金超
- 《數字化時代的商業戰略思維 余星冰
- 打造盈利型酒店的六大核心力 易(yi)萍(ping)
- 《AI時代逆勢增長的商業模 石澤杰
- 數智化轉型: 科技創新成果 金超
- 《把每條產品線變成賺錢機器 駱峰
- 數智化時代 企業戰略路徑與 金超
- 商業模式與管理模式: 利潤 金(jin)超
- 《“一利五率”指標體系助推 鐘(zhong)凱
- 把握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機遇 唐文(wen)綱(gang)
- 商業模式創新與競爭力升級 黃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