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質量管理的具體策略。
1、協同研發、創新,邀請供應商參加研發過程,從而使產品質量更優,另外,制造商也可以協助供應商改進原材料及包裝。
2、重建制造商與供應商的關系。供應鏈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要使整條供應鏈有利于保證質量,因此,供應鏈質量管理要盡可能提供產品所需的服務,而非產品本身。
3、加強對供應鏈顧客需求的研究。顧客需求是供應鏈質量管理的重要收入,必須不間斷的廣泛收集獲取顧客的需求信息,縮小與顧客之間的質量差距。
4、充分共享重視質量信息。成員企業間在質量上的協同,必須建立在對質量信息的有效處理之上。因此,質量信息的處理技術不僅要能夠對動態的過程參數進行有效的分析,而且還要能緊密的結合狀態的識別、診斷與控制。
5、有效的管理與選擇。供應商供應商和外協廠家提供的零部件、半成品的質量將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因此,必須根據先進的制造模式的特征,加強對供應商和外協廠家的選擇和質量協同管理。
6、持續改善組織與人員素質。和諧的組織和高素質的員工,是成功實現質量管理工作的保證,有效的人際關系是質量管理的基礎。
7、缺陷質量管理技術。包括零缺陷設計、制造、管理信息等流程,許多先進的制造技術,零缺陷質量管理技術都是基于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因此,信息技術在整個供應鏈的零缺陷質量管理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另外說明一點,不是每個工廠把內部質量管好,然后數據做一個查詢,就是供應鏈質量管理。供應鏈質量管理必須是數據的協同,數據和數據之間需要產生相關性,而不只是對比性,當一方的數據可以去驅動或者改善另一方的數據時,這才是協同管理。所以你了解了嗎?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1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