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三個培訓原則,直接提高你的企業績效
培訓轉化率低是全世界公認的頑疾。詹姆斯·柯克帕特里克博士在紀念*四級評估模型提出50周年的文章中曾總結到:
全世界對于四級評估的定量分析發現,一級評估(反應層面)與二級評估(知識習得層面)、三級評估(行為改變層面)和四級評估(績效層面)分別都有明顯的正相關關系,但二級評估和三級評估之間卻沒有。
這是什么意思?就是“知道不等于做到”。二級評估的(de)結果再好,知識掌握得再多,學員也不(bu)一定會有行為(wei)上的(de)改(gai)變,沒有行為(wei)改(gai)變自然就(jiu)不(bu)會有績效(xiao)的(de)提升(sheng)。
我們知道:任何管理行為和培訓行為的*目的一定是希望引發行為改變和績效提升,而不只是知識的累加。所以,本期和你探討:在上圖中知道和做到中間,究竟需要哪三個要素,才能影響行為和績效的改變?
70多年前*心里學家庫爾特·勒溫的“改變飲食習慣實驗”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通過實驗,勒溫提出了參與改變理論,開創了群體動力學,其主要觀點是:個體態度的改變依賴于其參與群體活動的方式,通過團體來改變個體的行為效果更好。
群體動力學構成了“行動學習”的理論基礎,由此延伸出相應的實踐和研究,美國培訓認證協會(AACTP)分析大量行動學習項目的實踐成果,通過大數據研究,得出成年人改變行為習慣的三大要素:參與、氛圍、重復。
01在“參與”中,埋下積極執行的種子
在行動學習項目中,我們常常用到一種叫做“團隊共創”的技術,就是讓大家以卡片的方式進行頭腦風暴,每個人就一個課題提出自己的(de)(de)方法(fa),從發散到聚焦,最后達成共識,并(bing)總結出一個叫“靶心(xin)圖(tu)”的(de)(de)成果(guo)圖(tu)。這個成果(guo)有時候(hou)會非常有創意(yi),超乎大(da)家的(de)(de)想象,但更多(duo)的(de)(de)時候(hou),它(ta)也沒有太多(duo)的(de)(de)新意(yi)。
這個時候,有的項目發起人(一般為公司的高管)就會忍不住問我:為什么我們要花那么多時間討論?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我直接告訴他們不就行了。我會反問:*的主意、三流的執行,和三流的主意、*的執行,哪一個最后的效果可能更好?高管一般都(dou)會回答:后者。
再好的主意都會遇到障礙,這個時候執行者第一反應是等著出主意的領導繼續出新的主意,“等靠要”的作風就是這么來的。如果是員工自己參(can)與(yu)(yu)形成的共識,即使不那(nei)么完美,遇到障礙時(shi)(shi),他們一定會第(di)一時(shi)(shi)間自己找方(fang)法。積(ji)極主(zhu)動的種子(zi),其(qi)實是在(zai)參(can)與(yu)(yu)決策中埋(mai)下的。
現代管理學要求我們,要從傳統型管理者走向現代型領導者,但強大的慣性總是讓我們更關注效率,喜歡快速地給命令。而從傳統型管理者通往現代型領導者的必經之門就是“讓員工多參與”,而行動學習的關鍵就是(shi)“參(can)與”。
傳(chuan)統型(xing)管理(li)者(zhe) |
現代型領導者(zhe) |
|
焦(jiao)點 |
事 |
人(ren) |
關注 |
效率(lv)(正確地做事) |
效(xiao)能(做(zuo)正確的事) |
溝通方(fang)式 |
多說(shuo),給指令 |
多聽,會提問(wen) |
管(guan)理方(fang)式 |
基于命令的管理(li) |
基于(yu)承諾(nuo)的(de)管(guan)理 |
角(jiao)色(se) |
指揮者 |
支持者(zhe) |
傳統型管(guan)理者與現(xian)代型領導者區別(bie)
“我們說得愈少,所能傳授的東西反而愈多。”這是ATD資深培(pei)訓(xun)師(shi)羅(luo)伯特·派(pai)克(ke)(Robert Parker)給培(pei)訓(xun)師(shi)的(de)十大建(jian)議中的(de)第一個建(jian)議。
他(ta)還舉例(li)說:“如果我要教‘需(xu)(xu)求評估’這(zhe)門課,我不需(xu)(xu)要滔滔不絕地講授需(xu)(xu)求評估的(de)十種方(fang)法,更好的(de)做(zuo)法是把知識點寫在(zai)講義里,然后聚焦在(zai)那些跟學員(yuan)切身相關的(de)領域中(zhong),讓他(ta)們自(zi)己通過實踐(jian)來(lai)體會。”
02利用“氛圍”,改變個體行為
20世紀90年代,其他(ta)企(qi)業(ye)都在抓業(ye)務的時候,華為卻(que)大張旗鼓地抓企(qi)業(ye)文(wen)化建設,制(zhi)訂企(qi)業(ye)內部“憲法(fa)”。
當時,任正(zheng)非說(shuo)道,氛(fen)圍(wei)是一(yi)種寶貴的(de)管理資源,只(zhi)有氛(fen)圍(wei)才會普及(ji)到大(da)多數人,才會形成龐(pang)大(da)的(de)具有相(xiang)同價(jia)
觀與駕馭能(neng)力的管理(li)者(zhe)隊伍,才(cai)能(neng)在大(da)規模(mo)的范(fan)圍內(nei),共同推動(dong)企(qi)業進步(bu)。這個導向性的氛圍就是(shi)“華為基本法”。
人們都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而改變就是要走出舒適區。所以,行動學習項目一定要設定挑戰性目標,讓每個參與者在過程中都做出承諾。這個時候,有人是主動的,也有很多人是被動的,但只要項目發起人強力支持,在我們促動師引導下,團隊按照行動學習的流程堅持4~12個月,這個團隊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甚至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無論是訓練領導,還是改變飲食習慣,通過團體(ti)來改變個體(ti)的行為,其效果遠比直接去改變個體(ti)更(geng)好。因為對團隊中(zhong)的個人來說,團體(ti)決定比單獨做(zuo)出的決定有(you)更(geng)為持久的影(ying)響力(li)。
03通過“重復”,形成新的習慣
我從事培訓行業近15年,每到年底,客戶常常會問:“湯老師,明年有什么新課程嗎?”培訓公司年年要開發新課程,且樂于向客戶推介新課程。但客戶真的需要這么多新課程嗎?
2006年,有幸結識(shi)寶潔公司(si)大中國區培訓負責人,他(ta)跟(gen)我(wo)分(fen)享(xiang)了寶潔培訓人都(dou)會講的(de)一個故事(shi)(shi),這個故事(shi)(shi)給了我(wo)很大的(de)啟發。
故事是這樣的,老張從市場上買了一只笨鸚鵡,只會說兩個字“誰呀”,無論他怎么教,鸚鵡都不會說別的。
一天,老張去上班了,有人敲門,聽到屋里傳出“誰呀”的聲音,那人回答“修水管的”。屋里還是在問“誰呀”,那人很“軸”,繼續回答“修水管的”。于是一問一答就沒完沒了。
老張下班回到家,發現家門口有個人累癱在地,于是問“誰呀”,屋里傳來鸚鵡的聲音“修水管的”。
鸚鵡終于學會了第二句話,靠的是重復的力量。
據我所知(zhi),寶(bao)潔(jie)的(de)(de)培(pei)訓(xun)(xun)體系(xi)很強大,但(dan)寶(bao)潔(jie)的(de)(de)課(ke)(ke)程(cheng)并不多,課(ke)(ke)程(cheng)的(de)(de)目的(de)(de)不僅是傳授(shou)知(zhi)識,更(geng)重(zhong)要的(de)(de)是要形成良好(hao)的(de)(de)習慣。同(tong)樣,微(wei)軟公司的(de)(de)“七(qi)個好(hao)習慣”內訓(xun)(xun)課(ke)(ke)每兩年(nian)全球輪訓(xun)(xun)一(yi)次,不怕重(zhong)復;稻盛和(he)夫的(de)(de)“六項精進”課(ke)(ke)程(cheng)要每天在微(wei)信群里打卡,溫習重(zhong)復。
所以,作為企業培訓人應該反思:我們每年給企業員工安排的課程,會不會太多了?我們總是不斷地找尋新課程,可是以前上過的課,員工真的消化了嗎?
羅伯特·派克(Robert Parker)給培訓師的十大建議中的第四個建議就是:重溫是關鍵。行動學習項目的基本流程設置也是至少每個月要復盤一次。
踐行參與、氛圍、重復這三個原則,培訓可以創造新的活力。
如果你還不了解行動學習方法,在這里我簡單給你介紹一下,如果期望深入交流這方面的內容歡迎添加湯老師微信:t76956865,行(xing)動學習方法,即(ji):L=P+Q
行(xing)動學習(xi)(L),是(shi)通(tong)過把已經(jing)掌握的相關專業(ye)知(zhi)識(P)與(yu)提出深刻問題(ti)能力(Q)相結(jie)合(he)來完(wan)成的。
行動學習又叫“干中學”,它的本質是:通過努力觀察人們的(de)(de)(de)實際(ji)行(xing)動,找出行(xing)動的(de)(de)(de)動機和其(qi)行(xing)動可能產(chan)生的(de)(de)(de)結(jie)果,從而達到認識自(zi)我的(de)(de)(de)目的(de)(de)(de)。
行動學習(xi)與(yu)傳統(tong)培(pei)訓幾個主要的(de)區(qu)別:
1、學習的(de)(de)目(mu)標不(bu)同。傳統的(de)(de)企業培訓主要目(mu)標是(shi)知識的(de)(de)獲(huo)取,而行動學習的(de)(de)首要的(de)(de)目(mu)標是(shi)解決企業或個人現實工作中碰到(dao)的(de)(de)具體問題;
2、學(xue)習(xi)的(de)方式不同。傳(chuan)統的(de)培訓(xun)學(xue)習(xi)更(geng)多的(de)是采(cai)取(qu)集中(zhong)式的(de)授課(ke)方式進行(xing),老師講、學(xue)員(yuan)(yuan)聽是最為(wei)常見的(de)做法,學(xue)員(yuan)(yuan)更(geng)多的(de)是采(cai)取(qu)強(qiang)記的(de)方式。而行(xing)動學(xue)習(xi)是通過(guo)學(xue)習(xi)知識、分享經驗、創造性地研(yan)究(jiu)解決問(wen)題和展開實際(ji)行(xing)動四(si)位一體的(de)循環學(xue)習(xi)方式。學(xue)員(yuan)(yuan)在(zai)“干中(zhong)學(xue)”、“反思中(zhong)學(xue)”;
3、學習(xi)的(de)(de)(de)效(xiao)果不(bu)同。學習(xi)方式的(de)(de)(de)不(bu)同對學習(xi)效(xiao)果產生直接(jie)的(de)(de)(de)影響。看到(dao)(dao)(dao),聽到(dao)(dao)(dao)的(de)(de)(de)知識(shi)接(jie)收度和轉化度都極為有限,而親自做(zuo)到(dao)(dao)(dao)并(bing)悟到(dao)(dao)(dao)之(zhi)后(hou),學習(xi)的(de)(de)(de)效(xiao)果才真正有效(xiao),真正持久(jiu)!
如果你(ni)想進一步了(le)解行動學習,歡迎(ying)你(ni)與(yu)我交流、探討.
感謝你的閱讀!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9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