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個暢談不盡的話題,而管理又與變革有著非常親密的關系。管理是一件經營人的活動,企業人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管理起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它既有的慣性,要想使這種慣性產生全程的平衡作用,必須借助管理這個有力的杠桿。
綜觀中外企業史,哪一個企業無不是在管理中求變革,在變革中求創新的不斷運行中成長起來的。但組織變革又是一個復雜活動,沒有一種方法能夠一成不變地適用于所有變革過程。
企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單元,自從企業問世那天起,變革就已經存在了。變革是支撐企業發展的一個最富有激情的原動力,當變革在睡夢中驚醒的時候,企業前行的車輪也開始爭分奪秒地在既定的軌道上軋著本我的軌跡。
企業家必須逐項分析組織中的每一次變革,是需要持續進行(漸變?)還是應該快速推行(突變)?在某種情況下,企業家確實能夠制定出突變或漸變的改革戰略,并能夠在可控范圍內組織實施。
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任何成功的組織變革過程都包括解凍、改變和再凍結三個階段。解凍指為變革做好準備,包括否定和批判舊的理念、態度和行為,打破原來的平衡狀態和固有模式,使員工產生變革的需要。
企業在初創時期,談不上什么管理,幾乎每個人都是以市場為戰場,以產品為子彈,不斷通過尋求客戶目標來使企業求以生存。隨著市場的不斷興旺,產品有了衍生代,企業管理者開始對事務和人員進行簡單的溝通與協調,中間夾雜著霸權式的管理。人們在賴以生存的境況下忍受著疾苦、承受著各方的壓力,只想通過不斷適應內外環境來尋求發展。但當市場發生變化或者企業想通過改變某些東西來調節企業發展的阻力時,變革恐怕是管理者最先考慮的方法。
真正的企業變革,指的是組織之間改以團結合作、合力創造價值的方式來產生變化。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化的加速對企業創新提出了挑戰,而創新與變革是知識型企業危機意識、生存意識和發展意識的集中體現。
管理者在變革的初期也許是盲目的,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只想通過某種方法來改變企業的某些現狀,使自己既有的不平衡心態得到緩解。但結果并不總能如愿,有時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有時反而更糟。這樣一來,管理者就開始在管理方面下工夫,不是完善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就是換人,總之,在雜亂無章的狀態下尋求規律,謀求發展。
不論企業家或管理者出于什么目的,也許是為樹立自己的領導地位;也許是由于某些人員與自己不和,想排除異己;也許是只有變革才能引進人才,為企業發展找到通路;也許是為了某些個別人或集團的利益而大動干戈;也許是資金不足而尋求投資伙伴;也許是產品陳舊,沒有革新,而大量購置新型生產設備;也許是為了開拓市場而增加市場運作人員;也許是因政治的需要,管理者通過某種渠道獲得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之類的官號以求保平安;也許是股東之間或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發生利益沖突而分道揚鑣,重新組合、配對。。。。。。不管怎么講,企業家通過適當的變革能夠緩解企業某個層面的壓力,使企業的經營、發展渠道暢通,以求得暫時乃至長久的發展。
變革并不是企業發展的最好催化劑,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現有的管理方式或方法已無法改變現狀時,變革就成了最好的管理手段。企業家只有在變革中才能獲取管理的智慧。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