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晚(wan)年對自己哲學思想的(de)全面(mian)概(gai)括,即(ji)“無善無惡(e)心之體(ti),有善有惡(e)意之動(dong),知善知惡(e)是良知,為(wei)善去(qu)惡(e)是格物”四(si)句。
我們這里簡單地對前面兩句話做一個闡述,以便我們后面對NLP的換框法進(jin)行(xing)講解(jie)!
無善無惡心之體(ti)
(體(ti)(ti):本(ben)也(ye);根本(ben)、本(ben)來。心之體(ti)(ti):心的根本(ben),心的本(ben)來。)
句釋:心的(de)本來是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善不惡。心(xin)之體,即是本心(xin),也(ye)是禪(chan)宗所謂“本來(lai)面目”。
有(you)善有(you)惡意之動
(意:內(nei)心的思想(xiang)、內(nei)心的想(xiang)法。意之(zhi)動:思想(xiang)在(zai)活動,念頭在(zai)活動(dong))
句釋(shi):心之(zhi)體如(ru)(ru)深(shen)潭般沉靜,意(yi)之(zhi)動如(ru)(ru)風吹水(shui)面,呈現(xian)出無比(bi)活躍的種(zhong)種(zhong)念想。而平常這些成千上萬的(de)念頭當中,絕大多數都(dou)是跟自己的(de)期待和欲望相關。簡單(dan)地說(shuo)當你對事物有對錯、好(hao)壞的(de)判斷標準的(de)時候,其實是你的(de)念頭起來了,你是思維開始活動了。
“無(wu)善(shan)無(wu)惡心(xin)之體、有(you)善(shan)有(you)惡意之動”簡單地講:心(xin)的本體(ti)是(shi)無善無惡(e),所以天(tian)地萬(wan)物也是無善無惡的。那(nei)我們(men)對待(dai)天(tian)地萬(wan)物的(de)態(tai)度(du)也應(ying)該是無善無惡,如果我們有善有惡的區別,那就是我們起了意念。(PS:之前的文章講過(guo)事物(wu)的空性,是同一(yi)個意(yi)思)
這里得出了非常重要(yao)的(de)(de)觀(guan)點:所有(you)(you)的(de)(de)事本(ben)身是沒有(you)(you)意(yi)義(yi)的(de)(de),所有(you)(you)的(de)(de)意(yi)義(yi)都是人(ren)加上去(qu)(qu)的(de)(de)。既然是人(ren)加上去(qu)(qu)的(de)(de)意(yi)義(yi),則一(yi)件(jian)事情:
第一,可以(yi)有(you)這個意(yi)(yi)義(yi),也可以(yi)有(you)那個意(yi)(yi)義(yi),當然也可以(yi)有(you)更多的意(yi)(yi)義(yi)。
第二,可(ke)以有“惡”的意(yi)義,也可(ke)以有“善(shan)”的意(yi)義。
既然如此,那么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情景會有不同的意義而且同一件事情里面總有不止一個意義包含其中。總之,我們只需要找出其中最能給自己幫助,最能達成效果的意義。NLP換框(kuang)法(fa)(fa)(fa),就(jiu)是(shi)(shi)轉變事情(qing)意義(yi)的方(fang)法(fa)(fa)(fa),也(ye)是(shi)(shi)正面意向的行為選擇方(fang)法(fa)(fa)(fa)。換框(kuang)法(fa)(fa)(fa)分為:環境換框(kuang)和(he)意義(yi)換框(kuang)。
什么是情景換(huan)框(kuang)呢?一樣的經驗、行為或事件會隨著發生的情景不同,帶出不同的意義和結果。簡單地說同一個行為(X),可能(neng)會(hui)在不(bu)同(tong)的環境下,有不(bu)同(tong)的意義(Y)存在。
Y1
X = Y2
Y3
王陽明用心學給我(wo)們舉了一個通俗易懂(dong)的例子(zi)。
王陽明的弟子薛侃(kan)有(you)一天在花園中除草時(shi),付出了許(xu)多汗水,所以(yi)哀(ai)嘆道:“為什么天地(di)之間,善難(nan)培(pei)養,惡難(nan)鏟(chan)除?!”
王陽明當時就在花園賞(shang)花,聽到(dao)薛侃的(de)嘆息,立即察覺(jue)到(dao)傳播心學世界(jie)觀的(de)機會來了,于(yu)是接(jie)口(kou)道:“你就沒(mei)培養善,也沒(mei)有鏟(chan)除惡(e)。”
薛侃莫名其妙,因為他(ta)勞(lao)碌了大(da)半天,鏟(chan)除了很多雜草,而且他(ta)經常澆灌花朵(duo),這(zhe)怎么能說是(shi)沒(mei)有(you)培養善,沒(mei)有(you)鏟(chan)除惡(e)呢(ni)!
王陽明(ming)發現了薛侃的疑(yi)惑,卻沒有(you)繼續深入這(zhe)個話題,而是轉到另外一個問題上去了:“你呀,如此看(kan)待善惡,因(yin)為從(cong)形體上著(zhu)眼,錯誤(wu)在(zai)所難免。”
薛侃這回如墮云里霧(wu)里,更不知王老師的話是什么意思(si)了(le)。
王陽明馬上解(jie)釋(shi)說:“天生(sheng)萬物和(he)花園里(li)有花又有草(cao)(cao)一樣。哪里(li)有善(shan)惡之(zhi)別?你想賞花,花就(jiu)是善(shan)的(de),草(cao)(cao)就(jiu)是惡的(de)。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門(men)前搞個草(cao)(cao)坪,草(cao)(cao)又是善(shan)的(de),草(cao)(cao)坪里(li)的(de)花就(jiu)肯(ken)定被你當成惡的(de)了。
這種‘善惡’都是由你(ni)的私意產生,所(suo)以就是錯(cuo)誤的。”
薛侃吃(chi)驚地問:“這(zhe)不就是(shi)無(wu)(wu)善無(wu)(wu)惡了(le)嗎?”
王陽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ben)來(lai)就沒有(you)善惡(e),它(ta)之(zhi)所以有(you)善惡(e),全是(shi)你強加(jia)給它(ta)的。我問你,黃金是(shi)善還是(shi)惡(e)?”
薛侃搓(cuo)著手(shou)興奮地(di)說:“黃金是大(da)大(da)的好東西,當然(ran)是善的。”
王陽(yang)明問(wen):“這要看黃金在什么地(di)方。它在你(ni)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ru)果它在你(ni)胃里(li)呢?”
薛侃搖頭道:“那這就(jiu)是惡(e)的了。”
王陽(yang)明又問:“糞便是善的還是惡的?”
薛侃肯(ken)定地回答:“那(nei)玩意兒肯(ken)定是惡的。”
王陽明笑(xiao)了:“糞便可以讓莊稼生長(chang),在老農心中,它就是善的(de)。
NLP情景(jing)換(huan)框法解碼:同一事物在不同情景(jing)下有(you)不同的意義。
1、草對(dui)花園來說(shuo)(shuo)是(shi)“惡”,但(dan)是(shi)對(dui)草坪來說(shuo)(shuo),草就是(shi)“善”,而草本身(shen)是(shi)“無(wu)善”“無(wu)惡”的。
2、黃金在手上是(shi)(shi)“善”,但是(shi)(shi)在胃里卻是(shi)(shi)“惡(e)”,而黃金本身是(shi)(shi)“無(wu)善”“無(wu)惡(e)”的。
3、糞便在(zai)薛侃眼中是(shi)“惡”,但是(shi)在(zai)老(lao)農心中卻是(shi)“善”,而糞便本身(shen)是(shi)“無(wu)善”“無(wu)惡”的
意義換框(kuang):也稱內容(rong)換框(kuang)。同(tong)一件(jian)事情里面總(zong)有不止一個意義(yi)包含其(qi)中,那(nei)么(me)我們以效果為導向(xiang),找出事物當中最能(neng)幫(bang)助自己(ji)的意義(yi),這便是意義(yi)換(huan)框法。
X = Y, 還有沒有其(qi)他的意義?
Y1
X =Y2
Y3
舉例:
1、老了就是什么都沒用了啊--》【內容換(huan)框】:家有一老(lao),如有一寶啊(a)!
解碼:老了(X)=沒用(yong)(Y1)--》老了(X)=家里的寶(Y2)
2、我沒錢,只能買一輛小型的汽車。”--》【內容換框】:“好呀(ya)。買輛小車(che),既可以省油費,還(huan)容易(yi)泊位停車(che)。”
解碼:買小型的汽車(X)=沒錢(qian)(Y1)--》買(mai)小型的汽車(X)=省油費(fei),容易(yi)停車(che)(Y2)
這里,我(wo)們再(zai)介紹(shao)一個(ge)簡單易用(yong)的五步脫(tuo)困法。
另外(wai),情景換(huan)(huan)框法和意義換(huan)(huan)框法經常是(shi)結合(he)一(yi)起來用的。特別是(shi)意義換(huan)(huan)框法往往并不是(shi)一(yi)步到位(wei),它需(xu)要通過先跟后帶的同時,不斷地變(bian)換(huan)(huan)事物的意義,從(cong)而最(zui)終達到效果。關于這些,我(wo)們會在后面的分享中再舉例說明。敬請期待(dai)。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2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