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成為常態。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個競爭對手,就能夠把你給顛覆掉。這是令大部分中國企業所焦慮的。如滴滴的出現,使得出租車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在顛覆性業態的領域,企業要做的不是去尋找增長期,而是盡早構建自己的新業態增長期。一旦發現顛覆性業態興起的苗頭,有實力和雄心的企業,要大力投入,培育新業務的增長期。企業的發展常常處于這樣一種悖論的狀態。明明看到新業態會顛覆當前的業務,還是要盡力的去培育新的能力,自己打敗自己。美國的奈飛公司,因《奈飛文化手冊》在企業管理界很火,追美劇看《紙牌屋》的朋友應該知道奈飛。這部爆款美劇就是奈飛出品。剛開始奈飛業務很簡單,他做dvd出租,通過線上出租的方式,他就是把對手給顛覆掉了。因為他做線上經營成本會比別人更低。但是1997年成立的奈飛發展到2005年,他的生存能力也遇到了壓力,挑戰來自于新興的流媒體。比如中國的優酷、樂視等,后者提供了在網上觀看的內容。生存壓力迫使奈飛向流媒體業務進軍。開始他跟dvd供應商、好萊塢迪斯尼等公司協商,希望對方開放作品版權,以播放量分成進行合作,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絕。奈飛于是進入到了內容領域,一舉成功成就了自己。
這次疫情中,很多軟件公司的遠程辦公,遠程服務平臺乘勢而起,如阿里的釘釘和騰訊的企業微信這些線上辦公,線上服務平臺,對原來企業所依賴的ERP服務形成了顛覆,騰訊也是自我顛覆,尋求新增長極的案例。馬化騰說過一句話,如果微信不是騰訊的,估計現在騰訊公司也就沒了。因此,當米聊等手機社交軟件出現的時候,微信就不顧一切代價的壓了上去。這就是在顛覆性業態上集中投入的資源,加快步伐,建立新的增長技能。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1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