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做事要“伺機而動”,這個時機不僅僅要看外部“天時”,更重要的是要看我們自己的“人時”,而這個“人時”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物鐘。
1962年,法國的地質學家西弗爾在沒有帶任何時間有關的設備,單獨一個人,在與世隔絕、不見晝夜的深層地下洞穴里生活2個月,在洞穴里面,他任何其他的時間參考,只能按照自己的感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生活節律跟正常情況下有所變慢,但他依然能按固定的時間睡眠、起床以及其他行為習慣。
他的這個冒險體驗,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依據:我們自身也是有生物時鐘的。
根據我們個人的生物鐘,合理的安排作息時間,能大大提升我們在各種事情上的效率:
睡眠
1.大部分人每天最適合的睡眠時間是22:00左右,一般不要超過23:00。
2.起床時間在早上5:006:00之間。
3.最適合的睡眠時長7個半小時左右。
4.如果當天晚上,你無法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可以讓自己睡眠時間控制在大概1.5小時的倍數醒過來,比如:4.5h、6h,這時候醒過來你的大腦會更容易清醒。
由于我們睡眠的過程要經歷淺度睡眠、深度睡眠、快速眼動睡眠,一個周期大約為1.5小時,如果沒有完成一個周期,而正處于深度睡眠,突然鬧鐘響了,我們大腦會難以適應。
5.光線強度會影響睡眠生物鐘。
晚上臥室光線弱一些,會給大腦一個暗示,更容易進入睡眠。如果在睡前看手機、電視,這種強光進入眼睛,會暗示大腦此時不適合睡眠。清晨醒來,可以將窗簾打開,沐浴晨光、觀看旭日東升,會促使大腦血清素的分泌,也會使多巴胺系統覺醒。如果你晚上容易失眠,或是夜貓子型,有關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從下午開始給自己戴上墨鏡,減少強光的攝入。
飲食
與一般人認為的恰恰相反,當我們清晨醒來的時候,雖然我們會感覺朦朦朧朧,但我們這時候的血糖是比較高的,如果吃補充含糖量高的食物,會容易讓我們體內糖分轉換成脂肪,容易變胖。
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在晚上聚餐,或晚上時間充分回家狂吃豪飲。經過測試發現,我們晚餐之后的血糖含量是最容易升高的,所以晚餐是不太適合吃的太多。
運動
你每天運動的時間都是什么時候呢?早上?還是下班之后的傍晚?其實我們最適合運動的時間在下午4:00之后,清晨的運動不太利于健康。
上午,我們平衡感和手部精細運動會比較好,下午體能類的運動發揮比較好。傍晚時,我們身體體溫會有所升高,這也有助于我們運動前的熱身。
學習
一些老師也許會發現,不少學生在上午的時候有犯困現象。經科學發現,處于10歲到20多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晨起的生物時鐘普遍要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晚一些,這也是為何青少年普遍喜歡賴床。
牛津大學神經科學教授拉塞爾·福斯特經過測試發現,同樣難度和類型的試題,學生下午的考試成績普遍要比上午高。有些學校就建議將學生關鍵的課程安排在11:0015:00之間,其他的時間段安排些復習類或其他無關緊要的課程。
工作
我們大腦的注意力和意志力*的時間是早晨和上午。隨著一天時間的延續,我們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也會慢慢降低。所以,如果你有一些關鍵的工作要完成,那就一早處理掉,或者放在上午,這樣會更加高效!
如果下午精神不佳,注意力難以集中,喝杯咖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一定要在午餐半小時以后再喝。咖啡是一種柔和的興奮劑,有助于提升注意力,一杯咖啡能提高4小時的精神狀態。
由于生物鐘會受每個人的年齡、體質、以及所處環境各方面的影響。上面每個方面,是大多數的情況,每個人可能會有稍微不同,但可以作為自己生物鐘調整的依據。
內容來自“行思心理談”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3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