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競爭加劇,成本走高,我國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將眼睛轉向內部,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某制鞋企業通過管理公司輔導,植入精益生產管理模式,不僅針車課月產量提升近3萬雙,每天上班時間還縮短1.5個小時。
近年來,各種客觀因素日益凸顯,某制鞋公司明顯感覺到生產部門的正常運作壓力倍增。為此,企業高層向專業管理咨詢顧問公司求助,借“慧眼”找出不足。
該企管咨詢機構項目組進駐后,給該企業出具一份診斷書:中基層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內控系統不健全;執行力度較弱;生產部門效率沒有*化發揮。由于該 公司發展太快,對管理層的控制未規范到位,制約了工廠的繼續快速發展。該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項目組從生產部的針車課切入,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輔導,推行精益 生產管理模式。“現場指導與課程培訓
相結合,增強了干部的管理能力與執行能力。”項目總監易先生表示,灌輸式輔導往往會導致專家團隊一撤離,針車課又回到原點,因此特別注重現場指導、傳授方法和技巧。
“針車課一個月總產量就提升28770雙,每組日產量平均提升124.32雙,每天上班時間縮短1.5個小時。”一組可比的數字,讓該企業領導備感欣慰。 在他看來,通過輔導改變了生產現場“臟、亂、堆”的局面,不僅提升了產能和品質,而且縮短了員工的上班時間,企業也實現了利潤*化,達到雙贏。
讓該企業高層更為欣喜地是,企業管理層及一線員工通過此次優化,能迅速轉變思想觀念,積極、主動地學習先進的管理技術,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及自身的素質,將 精益生產技術的精華運用在實際生產中。同樣,生產運作逐步改善和正常化后,企業提出更大的需求,對診斷咨詢和輔導擴大到整個生產部。
通過對生產部、行政系統及技轉部門等進行全方位的優化,既鞏固優化輔導成果,又推動該制鞋公司邁向另一個新臺階。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223639.html